历史百科网

岩山枝


药材名称:岩山枝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

基源:为夹竹桃科山橙属植物思茅山橙的果实。山橙属全世界约53种;我国产11种,其中药用的约4种。

原植物:思茅山橙Melodinus henryi Craib

形态:粗壮木质藤本,除花序有微柔毛叶,其余无毛;茎皮灰棕色,具条纹,节间长3~8cm。叶近革质,椭圆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6~19cm,宽2.2~6.5cm,端部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有时小叶夹在大叶中间;叶柄长0.6~1cm。聚伞花序生于顶端的叶腋内,长4~5.5cm,着花稠密;花萼裂片圆形,长约2mm,边缘薄膜质,被缘毛;花冠白色,长约6mm,直径约7mm,裂片卵圆形;花冠筒喉内的鳞片2裂,被长柔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之下。浆果橙红色,长椭圆形,长约9cm,直径约5cm,具钝尖头,基部圆形;种子扁,长圆形或卵圆形,长约13mm,宽约7mm。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760~2800m山地林中。分布于云南南部。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性质

含吲哚生物碱:它勃水甘草宁(Tabersonine)、11-甲氧基它勃水甘草宁(11-Methoxytabersonine)、洛柯日宁(Lochnerinine)、△14-长春曼胺(△14-Vincamine)、16-表-△14-长春曼胺(16-Epi-△14-Vincamine)等[1]。

附 根含△14-埃那胺(△14-Eburnamine)、19,20-二氢康狄卡品(19,20-Dihydrocondylocarpine)及双吲哚生物碱藤留考辛(Tenuicausine),另含△14-Vincine、Scandine、α-香树醇乙酸酯(c-Amyrin actate)、β-谷甾醇和番木鳖甙(Loganin)等[2]。

参考文献

[1] 植物学报 1989;31(10):792。[2] 中草药 1987;18(2):4。

药性

性味:甘、微辛,凉。《中药大辞典》:“寒,甘、微辛。”

功效:解热镇痉,和血散瘀。

主治:脑膜炎,骨折,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贵州草药》:“治骨折:岩山枝15g,白及、当归各9g,泡酒服,1日3次。每次15g。”

单方应用:①《贵州草药》:“治小儿(脑膜炎)角弓反张:岩山枝15g。煨水服,1日3次。” ②《贵州草药》:“治挫伤青肿:岩山枝30g。泡酒服,1日2次,每次15g;并用药酒外擦伤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腾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岩山枝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腾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20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