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矮杨梅


药材名称:矮杨梅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

异名:云南杨梅(《新华本草纲要》),杨梅根(《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矮杨梅的根皮和果实。

原植物: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

形态:常绿小灌木,高达1~1.5m,枝条丛生,灰棕色,小枝上有点状突起,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叶互生,革质,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至短楔状倒卵形,长2.5~8cm,宽1~3.5cm,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常有少数粗锯齿,上面有腺体脱落后的凹点,下面有腺体,通常无毛,少有上面中脉有疏短柔毛;叶柄长1~4mm,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雌雄异株;穗状花序单生叶腋,基部不分枝;雄花序长1~1.5mm,直立或上倾,极缩短分枝,有1~3雄花;雄花无小苞片,有1~3雄蕊;雌花序长1~1.5mm,直立或上倾,极缩短分枝,有1~3雄花;雄花序长1.5cm,上倾,极缩短分枝有2~4不孕苞片和2雌花;雌花有2小苞片,子房无毛。核果球形,红色,直径约1.5cm。花期2~3月,果期6~7月。

生境与分布:生长在海拔1500~3500m的山坡、林缘及灌丛中。分布于云南、贵州等省区。

生药

采集: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夏季采摘,鲜用。

药性

性味:①《云南中草药》:“根皮:涩,凉。果:酸,凉。”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酸、涩,温。”

功效:收敛,止血,消炎,通络。

主治:痢疾,腹泻,消化不良,崩漏,直肠出血,脱肛,内湿疼痛,跌打劳伤。 ①《云南中草药》:“防治痢疾,内出血,风湿疼痛,崩漏。” ②《云南中草药选》:“治痢疾,腹泻,胃痛,消化不良,直肠出血,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 ③《新华本草纲要》:“治痢疾,腹泻,消化不良,崩漏,直肠出血,脱肛,风湿疼痛;茎皮:治肠炎,腹泻,菌痢,阿米巴痢疾。外用黄水疮,疥癣,外伤出血,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6g;或泡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痛:杨梅根配小红参、叶下花共研末,用酒或开水送服。”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咳嗽:杨梅酱配枳壳、陈皮、百部(3味为末),共蒸吃。”

单方应用: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久泻久痢:1)杨梅果兑糖蒸吃。2)杨梅酱(熟透的杨梅2.5kg,蜂蜜1kg,腌藏1年后备用,常服。”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脱肛:杨梅根研末,煮大肠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彭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矮杨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彭;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74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