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淡黄香薷


药材名称:淡黄香薷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基源: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淡黄香薷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淡黄香薷Elsholtzia luteola Diels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8~40cm,须根密集。茎直立,简单或多分枝,淡黄颜色,近圆柱形,被疏柔毛。叶披针形,长1~3.5cm,宽0.3~1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下面密布凹陷腺点。穗状花序长2~5cm,生于茎枝顶端,偏向于一侧;每2花着生于1苞片内,苞片覆瓦状排列,连合,宽肾形,脉在边缘突出成为不规则的钻状齿,正中1枚刺芒状,边缘具缘毛;花萼管状,萼齿5,披针形,齿尖端均刺芒状;花冠淡黄颜色,长5~6.5mm,冠檐2唇形,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侧裂片半圆形,边缘均啮蚀状。雄蕊外露,花丝无毛;花柱内藏,先端近相等2裂。小坚果长圆形,长1mm,黑褐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6卷.337页.图版70∶1~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200~3600m的林边,草坡或溪沟边潮湿地。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及东北部。

生药

采集:中秋前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新华本草纲要》:“辛、香,微温。”

功效:清暑热,利小便,除胸满,理烦渴。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中暑下痢,发热口渴,心烦胁痛,口臭,舌出血。”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泉州本草》:“治中暑下痢,发热口渴,心烦胁痛等:黄香薷4.5~10g,煎汤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子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淡黄香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子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72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