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刺梨根


药材名称:刺梨根

名称出处:《草木便方》

概况

异名: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

基源: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根。

原植物:缫丝花Rose roxburghii Tratt.和单瓣缫丝花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 lis Rehd.et Wils.

余项参见“刺梨叶”条。

化学性质

根皮含鞣质19%。

附 茎皮含鞣质。鲜果含维生素C、P。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1。

药性

性味:甘、酸,平。 ①《草木便方》:“甘、酸,涩。” ②《分类草药性》:“苦。” ③《贵阳民间药草》:“酸、涩,平。”

功效:健胃消食,止泻,涩精。

主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 ①《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 ②《分类草药性》:“止泻。治喉痛,吐血,红崩,白带。” ③《贵阳民间药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胀。治久咳,久痢。” ④《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遵义市《中医秘验方》:“治腹泻日久不愈:茨梨根60g,苦参、酸石榴皮各30g,干棉花果3个。水煎服。忌生冷酸食物。” ②《贵阳民间草药》:“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梨根45g,何首乌45g,头晕药30g。水煎,连服2剂。”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胃气胀痛:茨梨根30g,红糖30g。水煎服。” ④《重庆草药》:“治赤白崩带:刺梨根250g,金毛狗脊120g。泡酒,早晚各服15ml。”

单方应用:①《贵阳民间草药》:“治慢性胃炎,胃痛:茨梨根,煎成浓液,每日当茶饮,连服1周。” ②《贵阳民间草药》:“治久咳:茨梨根,加糖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刺梨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667.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