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青盐


药材名称:大青盐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异名:戎盐(《本经》),胡盐(《别录》),羌盐(《日华子本草》),青盐(《图经本草》),石盐(《石药尔雅》)。

基源:大青盐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正品一般指石盐。

原矿物:石盐Halite,主含氯化钠(NaCl)。

历史:大青盐原名戎盐,最早记载于《本经》,《中药志》始名为“大青盐”。大明释名载:“西番所食者,故号戎盐。”(《别录》)载:“戎盐生胡盐山(今甘肃境内),及西羌(今甘肃岷县南)北地、酒泉福绿(今甘肃成县)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李时珍曰:“所谓南海、北海者,指西海之南北而言。”本草所指的产地,今仍产盐。据考甘肃成县系为药材集散地。苏颂曰:“医家治眼及补药多用青盐,恐即戎盐也。今青盐从西羌来者,形块方棱,明莹而青黑色,最奇。北海来者,作大块而不光莹,又多孔窍,若蜂窝状,色亦浅于西盐。”产地不同,形态、颜色等亦不同。现今药用大青盐(即矿物石盐)亦有不同颜色。按上述,本草正品系指矿物石盐。

形态:石盐晶体通常呈立方体形,在晶面常有漏斗状阶梯凹陷。 体呈块、球状或疏松状盐华。纯净者无色透明,结构中存在中性钠原子时呈蓝色。如混入其它物时,则出现不同颜色。如灰色(泥质细点)、黄颜色(氢氧化铁)、红色(氧化铁)和黑褐色(有机质)等。玻璃光泽,受风化的表面呈油脂光泽。硬度2~2.5。性脆,密度2.1~2.2g/cm3。易溶于水。味咸。

石盐主要形成于干涸盐湖中。有的出现于沉积岩层中成致密块状的岩盐层或出现于气候干热地区封闭水盆地的盐湖。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一般多在6~8月间进行,自盐湖中取出,晒干,拣净杂质,簸尽灰沙。药材主产于青海盐湖中,其它如陕西、山东、安徽、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亦产。以纯净、色青者为佳。

鉴别:本品正方形或不规则多棱形,直径1~2cm,青白色至暗白色,半透明,多数颗粒均有小形孔洞1至数个,孔洞圆形或不规则形。质硬,可砸碎,断面洁净而光亮。气微,味咸。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化学性质

纯品含Na39.4%,Cl60.6%,所含杂质多半是机械混入物。

参考文献

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16。

药性

性味:咸,寒。 ①《别录》:“咸,寒。” ②《日华子本草》:“平。” ③《本草衍义》:“甘,咸。”

归经:心、肾、膀胱经。 ①《本草衍义》:“入肾。”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经。” ③《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凉血,明目。

主治: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痛,风眼烂弦,牙痛。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 ②《本草经集注》:“解斑蝥、芫青毒。” ③《别录》:“主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 ④《日华子本草》:“助水脏,益精气,除五脏癥结,心腹聚痛,疮疥癣等。” ⑤本草衍义》:“功在却血。治目中瘀赤涩昏。” ⑥《纲目》:“功同食盐。” ⑦《本草备要》:“坚骨固齿,明目乌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9~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揩牙或水化漱口、洗目。

使用注意:水肿忌服。 《得配本草》:“呕吐者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茯苓,治小便不通。 ②配细辛,治肾虚牙痛。 ③配大黄,治吐血、齿舌下出血。

方选和验方: ①《圣惠方》:“治远年风赤眼肿痛:青盐、硇砂、石胆各0.3g。上药用醋浆150ml,于瓷器中浸,日中曝之,候其药着于瓷器皿畔,干刮取如粟米大,夜卧时着眼两眦,不过三四度。” ②戎盐汤(《圣济总录》)治肾虚齿痛,戎盐0.3g,地骨皮30g,细辛15g,生地黄切,焙)30g。上四味粗捣筛。每服3g,水200ml,煎十余沸,去滓热炸,日3。 ③戎盐散(《古今录验方》)治浸淫疮,戎盐0.6g,大黄1.2g,茹0.3g。上3味捣散,以酒和敷疮上,日3。 ④戎盐散(《圣惠方》)治遗尿:戎盐0.9g,甘草(炙微赤,锉)15g,蒲黄30g,白矾(烧令汁尽),龙骨30g,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细罗为数。每于食前,煎枣汤调下6g。” ⑤茯苓戎盐汤(《金匮要略》)治小便不利:茯苓250g,白术60g,戎盐弹丸大1枚。上3味,以水1000ml,煮取600ml,分温再服。 ⑥青盐丸(《普济本事方》)治肾虚,足膝无力:炒茴香90g,菟丝子(酒浸,煎煮,火煨,晒干,研末)120g,山药60g,青盐30g。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盐酒或盐汤送下。 ⑦盐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男女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痛,泄泻不止;又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等:草果仁(煨)、研仁、厚朴、槟榔、羌活、肉豆蔻、苍术、陈皮、荜澄茄、枳壳、良姜、茯苓、大麦芽、茴香、川芎、甘草(炙)各60g。研为散,每服6g,加盐0.4g,水煎服。 ⑧盐蜜煎(圣济总录》)治脾黄胀满,气冲胸膈,大肠不通:盐(捣末)15g,蜜6g,皂角(捣末)0.3g。先将盐放锅内,次下蜜、皂角末,慢火煎,候冷为丸,枣核大,以铅粉滚为衣。纳 中。 ⑨霹雳煎(《千金翼方》)治大便不通,胀满:好浓酒200ml,盐5g。文火煎熬至可丸,即丸如蚕茧大,纳入 中。

单方应用:①《普济方》:“治风眼烂弦:戎盐化水点”。 ②《唐瑶经验方》:“治风热牙痛:青盐500g,槐枝250g。水800ml,煎汁400ml,煮盐至干,炒研,日用揩开。” ③《赵氏经验方》:“治痔疮漏疮:白矾120g,青盐120g。为末,猪尿脬1个盛之,阴干。每服15g,空腹温水下。” ④《临床验方集锦》:“治急、慢、顽固性荨麻疹:食盐(青颗盐粒较佳)38g。将食盐溶于开水100ml中,温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先将患处清洗之后,用上药液反复擦洗。次数多者,效果较好。擦后有1层白色结晶附于皮肤表面,不要冲洗,盖上被子,使之出汗,能提高疗效。如结合用食盐颗粒或粉末搓擦,则疗效更佳。”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戎盐,水气凝结而成,不经煎炼,而生于涘坂碛之阴。其味咸,气寒,无毒。《经》曰,热淫于内,制以咸寒。血热则目痛不明,咸寒能入血除热,故主目痛明目也,心腹痛者,心虚而邪热客之也;吐血齿舌下出血者,火迫血妄行,溢出于上也。咸主润下,俾火气不上炎,故能主诸证也。《经》曰,热伤气。又曰,肾主骨。热则气散,骨消筋缓,咸能入胃,寒能除热,故主益气坚肌骨也。《日华子》云,助水脏,益精气,除五脏癥结,心腹积聚者,取其入肾及软坚除热之功耳。” ②张璐《本经逢原》:“戎盐,功专走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昏涩。《金匮》茯苓戎盐汤,治小便不通,取其补肾利膀胱也。又能固齿明目,治目痛,益气坚肌骨,一皆补肾之力。《本经》首主明目目痛,是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③黄元御《长沙药解》:“戎盐,清膀胱而泄热,开癃闭而利水。《金匮》戎盐茯苓汤,治小便不利,以其土湿则水道不利,茯苓燥土而泄湿,戎盐利水而泄热也。戎盐寒之性,直走膀胱而清瘀热,长于利水,其他主治能止吐血、尿血、齿舌诸血,以咸走血而性清降也。” ④邹澍《本经疏证》:“戎盐,为明目、治目痛,清水降火之物,其坚肌骨,正与食盐同。而其所以异者,食盐则劫痰涎,而使吐,戎盐则挽血液而使凝也。故《别录》以之主溺血吐血,齿舌血出。仲景以之利小便止血者,止血之因火迫而散乱,利水者,利水之不归壑而漫于上也,然则戎盐报主之心腹痛,食盐所主之心腹卒痛,同乎否乎?夫固可以一卒字而较二盐之情矣。且凡心腹痛之宜于盐者,定系留痰停饮,惟其饮之稀,力能攻冲击撞,乍发乍止,故以食盐劫而吐之,饮去而卒者遂已。惟其痰之稠,势则凝固胶粘,久留不动,故以戎盐化而渗之,痰去而不卒者能已。若必验诸其外,则除卒与不卒,尚有缓、急二者可凭,急者必有欲吐不得,欲下不能等状,缓者必有咳吐而仍留,泄利而不去等候,不可不察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馨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青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馨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48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