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阿尔泰紫菀


药材名称:阿尔泰紫菀

名称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概况

异名:紫菀(《新疆中草药》),燥原蒿(《我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芦格琼(蒙族名)。

基源:为菊科狗哇花属植物阿尔泰狗哇花的全草、根或头状花序。狗哇花属全世界约30种;我国产12种,其中5种入药。

原植物: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Aster altaicus Willd.)

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被弯曲的短硬毛和腺点。根多分歧,黄颜色或黄褐色。茎多自基部分枝,高20~60cm。基部叶花时枯萎;叶无柄,下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近匙形或线形,长2.5~6cm,宽0.7~1.5cm,全缘或有疏浅齿;上部叶渐狭小,线形;全部叶两面或背面被毛,并有腺点。头状花序直径2~3.5cm,单生茎枝顶或组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单质,边缘膜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外层的长3~5mm,内层的长5~6mm;缘花舌状,雌性,长10~15mm,宽1~2mm,浅蓝紫色;管状花两性,长约6mm,裂片不等长。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灰绿色或浅褐色,被绢毛;冠毛糙毛状,不等长,污白色或红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21页.图6255)

生境与分布:生于草原、草甸、山坡、戈壁滩、河岸或路边。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地区。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化学性质

叶含去甲基川陈皮素(Demethylnobiletin)[1];地上部分含大牻牛儿烯D、石竹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1β,10α-epoxide)、金合欢醇、去甲基川陈皮素、(-)-哈韦克酸[(-)-Hardwickii acid]、车桑子酸(Hautriwaic acid)、及其6-甲酯、5个克罗烷萜内酯[2]。

参考文献

[1] CA 1967;66:102468p。[2] Phytochemistry 1985;24(5):1027。

药性

性味:微苦,凉。

功效:清热降火,排脓。

主治:传染性热病,肝胆火旺,疱疹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虚咳血,慢性支气管炎:阿尔泰紫菀4.5~6g配方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运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阿尔泰紫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运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31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