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巴豆霜


药材名称:巴豆霜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基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种仁去油后的余渣碾成的细末。

原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

历史:本品始见于《纲目》,李时珍谓:“巴豆有用仁者……有研烂以纸包压去油者,谓之巴豆霜。”

余项参见“巴豆”条。

生药

鉴别:本品为松散状粉末,黄颜色,无臭,味辛辣。

加工炮制:先将巴豆放在清水内浸泡3~4天,再用熬好的粘稠糯米粥浆与已泡过的巴豆混拌,放在直射日光下曝晒,经过4~5小时,巴豆皮即自行裂开,稍加揉搓,皮即脱落,簸去皮留其仁,即得净巴豆仁。将种仁捣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去大部分脂肪油,余碴碾细,即得巴豆霜。又有用连续提取器,以95%乙醇回流除去巴豆中之油脂,所得巴豆霜符合要求。

药性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效: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

主治: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用,0,1~13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新医学 1972(12):“治疟疾:巴豆、雄黄各等份,将巴豆去壳,去油制成巴豆霜,研末,雄黄研末,均匀拌和,贮备小瓶中。用时取绿豆大小的药粉放在1.5cm2的胶布中心,于疟发前5~6小时贴于耳廓外上方乳突部位,7~8小时后撕下。 ②天津医药 1974(7):“治肠梗阻:取巴豆霜,装入空心胶囊内,口服。成人每服0.15~0.3g,小儿酌减,必要时3~4小时重服。” ③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3g,轻粉1.5g。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2层纱布,经1~2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若不泻则再敷。” ④江苏中医杂志 1987;(5):“治蜂窝组织炎:将巴豆霜撒于溃疡面一薄层,或先撒在外用膏药上一薄层,再盖于溃疡面上。如溃疡较深者,也可将本霜撒于湿纱布条上适量,再纳入溃疡之深部。重者1日换药1次,一般隔日换药1次。”

参考文章含有巴豆霜的处方(一)中医中药含有巴豆霜的处方(二)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良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巴豆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良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18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