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金钱木根


药材名称:金钱木根

名称出处:《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马鞍(《思南府志》),钱串树、金钱树、摇钱树(《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铜钱树的根。

原植物:铜钱树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

历史:铜钱树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在该书马甲子条中,引《遵义府志》载:“马鞍树开花结子,壳以五两钱,子在钱内,熟时极红。”又引《思南府志》载:“铜钱树一名马鞍:秋开黄花,果三棱,淡红色。”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称:“本种果实成熟时呈红褐色或紫红色,而马甲子果实成熟时呈赭色,故名马鞍的铜钱树应为本种。”

形态:落叶乔木,高5~15m,树皮暗灰色,小枝黑褐色,无毛,无刺,具皮孔。叶柄长0.6~2cm,近无毛或仅在上具疏微毛,无托叶刺,但幼树叶柄基部有2个 ,叶片纸质或厚纸质,单叶互生,宽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有时近圆形,长4~12cm,宽3~9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稍偏斜,边缘具钝锯齿,基生3出脉。花黄绿色,两性,5基数,聚伞花序或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无毛;花萼裂片三角形或宽卵形,花瓣匙形,两侧常内卷,雄蕊长于花瓣,基部与瓣爪离生,花盘厚,肉质,与萼筒贴生,五边形,5浅裂,中央下陷与子房上部分离,子房大部分藏于花盘内,基部与花盘愈合,顶端伸出于花盘上,花柱3深裂。核果木质,扁圆形,周围具宽翅,形如铜钱,成熟时红褐色或紫红色,直径约2.5cm,果柄长约1.5cm。花期4~6月,果期7~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52页.图3234)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坡杂木林中,村落附近常有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化学性质

附 树皮含鞣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9。

药性

功效:消炎,止痛,止血。

主治:劳伤乏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劳伤乏力:金钱木根15~18g,仙鹤草、白马骨、紫青藤各9~12g。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金钱木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04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