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海马


药材名称:海马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水马(《抱朴子》),鰕姑(《海南介语》),龙落子、马头鱼(《动物学大辞典》),海狗子、水雁(《我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海龙科海马属动物刺海马、克氏海马、大海马、斑海马、日本海马全体。海马属我国约6种。

原动物: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又名马头鱼(《我国药用动物志》)。克氏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又名龙落子。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斑海马Hippocampustri culatus Leach,又名三斑海马(《我国药用动物志》)。日本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又名海蛆(《我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

形态:刺海马 体长198~235mm。体侧扁,腹凸出,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头冠不高。尖端具4~5个细尖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眼小而圆,侧位较高,眶上小棘特别发达。口小,端位。 位于体节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体无鳞,完全由骨质环包,体环11+35~36。背鳍较发达,鳍条18。臀鳍很短小,鳍条4,紧位于 后方。胸鳍很短宽,略呈扇形。无腹鳍和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歧。雄性尾部腹面有育儿囊。浸液标本体为淡褐色。

生境与分布:栖于近海藻类茂盛的水域中。以甲壳动物为食。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

克氏海马 体长305~325mm,体形较大。腹部很凸出。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部卷曲。头及侧棱棘较发达,体上各棘短锐,呈瘤状突起。吻细长,呈管状。眼较小,侧位而高。口小,端位。鳃孔小。体无鳞,为骨质环包。体环11+39~40。背鳍长,鳍条18~19。臀鳍短小,鳍条4。胸鳍短宽,略呈扁形。无腹鳍及尾鳍。雄性腹部有育儿囊,浸液标本体淡黄颜色,体侧具不甚规则的白色线状斑点。

生活在藻类繁茂的海中,直立游泳。以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

大海马 体长198~235mm。体侧扁,较高。头上小棘发达。体上的棱嵴短钝粗强。腹部凸出。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卷曲。体环11+35~36。躯干部1、4、7、11体节的棱棘和尾部1、4、8、11、14、16、18、20尾节的棱棘比较发达。背鳍条17。臀鳍条4。无腹鳍和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歧。雄性尾部腹面有育儿囊。液浸标本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并有细小白色小斑点。

生活在海藻茂盛的浅海中,栖止时常以尾缠绕在海藻上,以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分布于南海。

斑海马 体长106~175mm。体侧扁,腹部凸出,躯干部七棱形,腹下棱较锐,尾部卷曲,四棱形。体节1、4、7、11骨环及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吻细长,呈管状。眼小而圆,眼上棘较发达。口小,端位。颈部背方具一隆起嵴,颊部下方具一细尖的颊下棘。体无鳞,被骨质环所包,体环11+40~41。背鳍较发达,鳍条20~21。臀鳍短小,鳍条4。胸鳍呈扇形。无腹鳍和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歧。雄性尾部腹面有育儿囊。液浸标本淡黄褐色或淡白色,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

属温暖性近海小型鱼类。作直立状游泳,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日本海马 体长76~100mm。体侧扁。腹部凸出。吻部较短,尾部四棱形,以后渐细,卷曲。骨质环体部11、尾部37~38,躯干部第1、4、7、11和尾部5、9、10、12体环棱棘特别发达。背鳍16~17,臀鳍4,胸鳍13、体灰褐色,头上、吻部及颊部具不规则斑纹,体侧亦有不规则斑纹,胸缘黑褐色。栖息于近海海藻茂盛的水域中,作直立游泳,常用尾部卷曲附在海藻上。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分布于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生药

养殖 根据海马繁殖,生长发育,摄食方式、食料种类等物性、养殖场地应选择水质清洁,饵料丰富,海水比重为1.006~1.025的低潮线以上的海边,水温低临界为12℃,高临界为33℃,水中溶氧量要求在3mg/L,附近要求淡水水源,养殖池应由营养池、育养池和养成池等配套组成。以自然繁殖的桡足类和小虾作饵,并辅以有关水的净化、温度、含氧量、流动等设备。

采集:全年均可捕捉,以8~9月产量大,捕得后除去内脏,晒干;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和内脏,将尾盘卷起,晒干。

鉴别

性状:克氏海马 体呈扁长条形而弯曲,体长约30cm。黄白色,头部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前方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躯干部粗而扁,呈七棱形。尾部细,呈四棱形,向末端渐细而卷曲,体表有突起的瓦愣形节纹及短棘。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以广东产量较大,福建、台湾等地也产。

刺海马 形似海马,但较小,长15~20cm。头部及体上环节间的棘细而尖,长约2~4mm。主产广东、福建。

大海马 体长20~30cm,黑褐色。主产于广东及海南。

三斑海马 体侧背第1、4、7节的短棘基部各有一黑斑。主产于福建及广东

小海马(海蛆) 体小,长7~10cm,黑褐色,节纹及短棘均较细小。主产于广东。均以体大、坚实、头尾齐全者为佳。

显微 克氏海马 粉末白色或黄白色,气微腥,味微咸。横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淡黄颜色或棕色,多碎断,侧面观直径45~144μm,有细密横纹。明暗相间,横纹平直或微波状。胶原纤维散离,直径13~27μm,相互缠绕成团。隐约可见纵向纹理。胶原纤维团常与含灰色颗粒状的组织碎片相连接。皮肤碎片近无色或淡黄颜色。表面观细胞界线不明显,隐约可见不规律微波纵横纹理,布有棕色颗粒状色素物,散在或聚集成星芒状、骨碎片无色或淡灰色。呈不规则形碎块、骨陷窝呈长条形,裂缝状或类长圆形,排列不规则,边缘骨小管较稀疏。

理化:刺海马、三斑海马、大海马、日本海马各自的石油醚提取液,分别蒸干,并加入氯仿1ml溶解,加入浓硫酸-乙酐(1∶20)数滴,试液呈现红紫 面环(检查甾体类)。

加工炮制:海马用水刷净,用时捣碎或研粉。酒炙海马,将净海马用黄酒湿润,文火烘烤至酥松而呈黄颜色即可。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斑海马[1] 乙醇提取物中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乙醇提取后的残渣灰化后含有19种元素:Ca及P大于10%,Na 1%、K 1%、Mg 1%、Fe 0.3%、Sr 0.3%、Si 0.1%、Li 0.07%、Al 0.03%、Mn 0.03%、Zn 0.03%、Cu 0.02、W小于0.01%、Cr 0.002%、Ag 0.002%、Pb 0.001%,Ni小于0.001%。另含硬脂酸、胆甾醇、胆甾二醇。 刺海马[2] 总氮量9.99%~11.34%。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胆碱酯酶(Choline esterase)、蛋白酶(Proteinase)。皮肤黄颜色素为γ-胡萝卜素(γ-Carotene),红色素为喇蛄素(Astacene)、虾青素(Astaxanthin),黑色素为黑素(Melanin)。日本海马含水分14%~15%,70%醇浸出物15.7%~16.9%,总氮量9.19%~10.85%。 大海马 总氮量13.07%~14.08%。

本属动物含谷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1]。

参考文献

[1] 海洋药物 1982,4(4):32。[2] 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34。[3] CA 116:1181k。

药理

①延缓衰老作用 在耐缺氧试验中,以10g/kg剂量每日给健康雄性小鼠ig1次,连续7d,结果显示小鼠耐缺氧能力显著提高。Mac Farlane法测定单胺氧化酶B活性,TBA法根据消化系数1.56×105cm-1、M-1计算生成丙二醛的量,结果显示,海马对单胺氧化酶B活性,过氧化脂质均有显著影响[1]。 ②克氏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势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 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对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作为指标,海马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淫羊藿弱,但比蛤蚧强[2]。

参考文献

[1] 现代应用药学 1988;5(4):9。[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24。

药性

性味:甘,温。 ①《本草拾遗》:“温,平。” ②《纲目》:“甘,温、平。”

归经:入肝、肾经。

效:补肾 ,安神镇静,消肿散结,舒筋活络,止咳平喘。

主治:阳痿,不育,腰脚酸软,风寒腰痛,失眠,哮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滞腹痛,难产。 ①《本草拾遗》:“主妇人难产。” ②《本草品汇精要》:“调气和血。” ③《纲目》:“暖水藏, 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 ④《本经逢原》:“阳虚多用之,可代蛤蚧。” ⑤《药材学》:“温通任脉。用于喘息及久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散剂1~3g。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苏木、红花,治跌打损伤。 ②配鱼膘胶、枸杞子,治肾阳虚弱,夜尿频繁,或妇女因体虚而白带多。 ③配补骨脂、九香虫、淫羊藿,治肾阳虚衰所致的腰膝软,阳痿,尿频等症。 ④配大黄、青皮、巴豆,治多年积聚癥块。 ⑤配蚤休、山慈姑、露蜂房,治肿瘤。

方选和验方: ①海马拔毒散(《急救仙方》)治发背诸恶疮,兼治疔疮:海马1双(炙),穿山甲(黄土炒)、水银、朱砂各6g,雄黄9g,轻粉3g,脑子、麝香各少许。上除水银外,各研为末和合,入水银再研至无星。针破疮口,点药入内,1日1点。 ②海马保肾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治由肾气虚寒引起的阳事痿弱,精神短少,四肢无力,梦遗滑精,潮热劳嗽,盗汗失眠,腰膝酸软,目暗耳鸣,嗜卧少食等症:海马1对,砂仁6g,枸杞子9g,远志(甘草水炙)6g,鹿茸9g,黄芪(炙)39g,山药、白术(麸炒)各9g,肉桂6g,锁阳9g,茯苓18g,人参9g,蛤蚧(去头足)1对,熟地黄18g,肉苁蓉(酒蒸)30g,杜仲(炒)、狗脊(砂烫去毛)各9g,钟乳石(煅)6g,黄精(酒蒸)、阳起石(煅)、龟板(醋炙)、巨胜子各3g,淫羊藿(羊脂炙)1.5g。水泛为丸每服6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忌房事过度,及 性食物。 ③引水散(《奇效良方》)治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症:海马、海蛤、赤茯苓、川木通、琥珀、滑石、忘忧根、白丁香、通草、猪苓(去皮)、鬼棘针、苦葶苈(纸衬炒)、萹蓄、车前子(微炒)、越桃(即山栀子,炒),瞿麦穗、泽泻、茴香(微炒)、木香各30g,石燕子(火煅,醋淬)1对。上为粗散,每服15g,水300ml,灯心30茎同煎,取清汁8分(240ml),内麝香末0.4g,拌匀放温,食前服。 ④海马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肾阳虚弱,夜尿频繁,或妇女因体虚而白带多:海马、杞子、鱼膘胶(溶化)各12g,红枣30g。水煎服。 ⑤《动物药验方集成》:“治哮喘:海马5g,当归10g。水煎服。” ⑥《动物药验方集成》:“治癥瘕:海马、蚤休、山慈姑、露蜂房适量。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肾虚阳痿:海马3~9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疔疮肿毒:海马适量,研末敷患处。” ③《青岛中草药手册》:“治内伤痛:海马适量,水煎服。” ④《青岛中草药手册》:“治不育症:海马(炙)研末,每次2.5~12g,日3次,黄酒送服。” ⑤《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腰腿痛:海马焙干研末,浸白酒服。” ⑥《食物中药与便方》:“治创伤出血不止:海马烤焦,研细末,敷于伤口。” ⑦《食物中药与便方》:“治妇女 阵缩无力而难产:海马1个,煮水,冲入黄酒100ml温服。” ⑧《食物中药与便方》:“治跌打损伤:海马焙燥研末,每服3~6g,温黄酒送服。” ⑨《动物药验方集成》:“治哮喘:海马焙黄研末,每次1~1.5g,开水冲服。”

食疗:《青岛中草药手册》:“治气喘:海马3g,当归6g,燉鸡食用。”

参考文章海马人工养殖技术水产/渔业李时珍认为海马有何用?中医中药小海马是爸爸生的吗?动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有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海马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有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449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