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条草蜥


白条草蜥:别名马蛇子,为蜥蜴目、蜥蜴科、草蜥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北部,包括我国、俄罗斯、等地。我国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等地。栖息于荒山灌丛、杂木林边缘、山坡、田地等处。1885年命名。

体圆长稍扁平,其体色变化较大,灰褐色、淡灰色、土黄颜色、棕灰杂或黑褐色都有,腹部灰白色。善于攀草爬树,常在草或树上捕食、休息。不耐严寒、有蜕皮及冬眠习性,4月末出蛰。

科目分类:蜥蜴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白色_褐色居住环境:地栖较大体型:19cm性情分类:胆小寿命年限:10年适宜温度:28℃±4℃食物饲料:昆虫白条草蜥形态特征 >

全长90-19cm。尾长不超过头体长的2.5倍,头长为头宽的1.7倍,头长为头高的2倍,背鳞较大,都有强棱,7-8行。腹鳞8行,平滑。背侧从顶鳞后缘开始至尾部1/3-1/4处,有2条白色纵纹,每条由1行完整的鳞片和该行鳞片左右相邻的各半个鳞片所组成。体侧左右也各有1条较狭的白色纵纹,这两条白色纵纹分别起自两鼻孔后下缘,直达尾部附近逐渐消隐。

白条草蜥生活习性 >

雄性出蛰比雌性和幼体早,出蛰时多见于草堆、枯枝落叶下。10月中下旬,温度降低,食物减少时入蛰。入蛰时成体较早,幼体较晚。出蛰至入蛰期间多次蜕皮。蜕皮方式为不完整破裂式蜕皮,蜕皮时是从四肢开始破裂,头部鳞片从枕部往前蜕落。蜕一次皮的时间一般为3-4天,蜕皮期间照常捕食。

白条草蜥饲养方法 >

当发现食物时昂头注视,然后猛扑咬住食物的近头端,连续咬数口,致死后将食物吞入。食性较广,以蛾类、蜘蛛、蜗牛、蝗虫类和昆虫的幼虫为食。

白条草蜥雌雄分辨 >白条草蜥繁殖方式 >

5月开始繁殖。繁殖时,雄性咬住雌性的腰、腹部,一侧半 插入泄殖腔内,繁殖时间可持续25-120分钟。5月末到6月中旬产卵,产前表现不安,并开始掘土,用头左右前后拱土,前肢往后扒土。一般年产2窝卵,窝卵4-11枚。在孵化期中,卵径逐渐增大,卵重也增加。幼体通常拱裂卵壳钝端而出,头部先出壳,出壳后便能迅速爬行,出壳当天便有捕食和饮水行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条草蜥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394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