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戴胜鸟


戴胜鸟:别名胡哱哱_花蒲扇_山和尚_鸡冠鸟_臭姑鸪,为佛法僧目、戴胜科、戴胜属鸟类,原产于欧洲、亚洲、非洲地区均有分布,我国也有广泛分布。野生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属夏候鸟,冬季主要在山脚平原等低海拔地方,夏季可上到3000米的高海拔地区。在某些地域的亚种也会常年居留。1758年命名,共8个亚种。

以色列国鸟,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停歇或在地面觅食,羽冠张开,遇惊或飞起后则立即收贴于头上。飞行时双翅扇动缓慢,成一起一伏的波浪式前进。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鸣声似“扑-扑-扑”,粗壮而低沉。

科目分类:其他生存环境:湿地颜色分类:黑色_黄颜色性情分类:攀禽较大体型:28cm迁徙类型:候鸟寿命年限:10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杂食戴胜鸟形态特征 >

头体长26-28cm,翼展42-46cm,重55-80g。颜包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较宽的白色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颏、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

戴胜鸟生活习性 >

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地面上慢步行走,边走边觅食,受惊时飞上树枝或飞一段距离后又落地。鸣叫时冠羽耸起,旋又伏下,随着叫声,羽冠一起一伏,鸣叫时喉颈部伸长而鼓起,头前伸,并一边行走一边不断点头。

戴胜鸟饲养方法 >

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主要以襀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和幼虫,如蝗虫、蝼蛄、石蝇、金龟子、虫、跳蝻、蛾类和蝶类幼虫及成虫为食,也吃蠕虫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多在林缘草地上或耕地中,常常把长长的嘴插入土中取食。

戴胜鸟雌雄分辨 >戴胜鸟繁殖方式 >

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元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戴胜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元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71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