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掘穴锥尾鹦鹉


掘穴锥尾鹦鹉:别名掘穴鹦哥_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为鹦形目、鹦鹉科、锥尾鹦哥属鸟类,原产于南美洲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南美洲的南部等地,主要栖息于各种型态的开阔乡村地区,比较偏好靠近水源但刺丛生长的干燥地区,以及水源附近仙人掌植物生长的干燥地区。1818年命名,共4个亚种。是季节性迁徙的鸟种,在寒冷的季节会往北飞,前往比较温暖的气候生活。

体羽呈棕橄榄绿色,头部以及喉咙带有绿色,胸部上方的两侧带有白色的斑纹状羽毛(因鸟而异,有些鸟并没有白色斑纹)。下腹部中央以及大腿为暗红色。因为叫声非常刺耳,野外非常容易被发现。

科目分类:鹦形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黄颜色_绿色性情分类:攀禽较大体型:46cm迁徙类型:留鸟寿命年限:35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谷类掘穴锥尾鹦鹉形态特征 >

头体长42-46cm,重256-303g。背部下方、尾巴上方的覆羽、尾巴内侧覆羽、腹部两侧、大腿上方的区域为橄榄黄颜色。翅膀弯曲的部份以及翅膀的覆羽为橄榄色。眼睛外围环绕一圈很宽的白色裸皮,鸟喙黑色,虹膜黄白色。

掘穴锥尾鹦鹉生活习性 >

繁殖季会组成8-40只不等数量的群体,也曾有过高达1000只的庞大群体记录。平常相当活泼好动,总是喜欢在丛棘林间灵活的攀爬,个性并不内向,相当容易接近。通常会在清晨前往水源区饮水,然后前往觅食,在日正当中炎热的时候就会休憩,下午继续觅食,晚上则会回到栖息的地方过夜。

掘穴锥尾鹦鹉饲养方法 >

在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很远就可以听的见。掘穴鹦哥主要以种子(尤其偏好蓟和野生南瓜属植物的种子)、浆果、坚果、水果、植被等为食。常常会造访农耕区觅食,被当地农民当作害鸟射杀。

掘穴锥尾鹦鹉雌雄分辨 >

幼鸟的体色比较暗,且上鸟喙为灰白色,虹膜棕色,要等到12个月大以后羽色才能像成鸟般鲜艳。

掘穴锥尾鹦鹉繁殖方式 >

筑巢产卵季节从9-2月。在石灰岩峭壁上、沙地或泥泞处挖洞穴,往往在一段相当一致的高度,这样可以全景式的观察周边的广阔地区。发掘的穴洞彼此接近,时常可以互相沟通。筑巢地点仍然位于河流或小溪的较近距离内。每窝产2-4枚卵,孵育24或25天。幼鸟仍留在鸟巢滞留持续8个星期,离巢后,在野外,幼鸟仍然依赖父母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延长几个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韵晓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掘穴锥尾鹦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韵晓;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58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