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长颚斗蟋


长颚斗蟋:别名白和尚_猴脸蟋,为直翅目、蟋蟀科、斗蟋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我国、半岛、日本,我国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贵州、广东、广西、河北和云南等地。野生于土堆、石块和墙隙中,掘洞穴或利用现成瓦砾石块缝隙而居。为争地盘、争配偶,常会与其他雄虫进行殊死决斗。鸣声不连续,一般6-7声为一顿,偶尔也有至五声为一顿的,每一次鸣叫也不会长达几十分钟。

也是我国常见的斗虫宠物,虽然其貌不扬,但极为好斗,且战斗力不逊于迷卡斗蟋。因其上颚很长,在比赛中容易咬伤对手致残甚至致死,所以被拒之于正式的斗蟋赛事之外。鸣声清澈嘹亮,为节奏中速的句-句-句。

科目分类:直翅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黑色_棕色居住环境:洞栖较大体型:2cm性情分类:好斗寿命年限:1年适宜温度:24℃±5℃食物饲料:杂食长颚斗蟋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2cm。通产在夏末秋初开始鸣叫。喜夜间鸣叫,气温在20℃时鸣叫最欢。

长颚斗蟋生活习性 >

野外占据地域宽广,鸣声响亮的长颚斗蟋,具很强的斗性。

长颚斗蟋饲养方法 >

雄长颚斗蟋具极强的领地性,一个洞穴只能容纳一只雄性或和单只雌性配偶,所以不能与雄虫混养。所筑洞穴常带蓬盖状伸出物,与地面约成45度角。拉丁属名有“覆盖物”之意。以植物的根或嫩芽为食。

长颚斗蟋雌雄分辨 >长颚斗蟋繁殖方式 >

卵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垣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长颚斗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垣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164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