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彩瓷的介绍(出现时间,发展)

彩瓷,又称“彩绘瓷”,是汉族传统名瓷之一。表面涂有瓷器。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主要有两种。釉下彩始于三国时期苏州的釉下彩瓷。唐代有唐代青花瓷和长沙窑釉下彩瓷。明清时期,釉上彩(粉彩)开始出现,也是彩瓷发展的高峰期,其中景德镇窑最为突出。
在我国漫长的制瓷历史中,彩瓷的出现结束了“南绿北白”的长期统一局面,瓷园盛开。几千年来,以其出色的彩瓷而被世界公认的有三种:元代、明初、清初、青花和釉下红;明成华豆菜站在山顶上;清代三代的珐琅彩绘曾是一部杰作。

此外,各个历史时期窑口的其他一些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另一种独特的彩瓷,长期以来一直被不公平地忽视,甚至几乎被抹杀。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浅红色瓷器。
清代康、雍、乾三代鼎盛后,处于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景德镇瓷器产量开始下降,官窑瓷器工艺水平没有更多创新,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到目前为止,谈到清代瓷器,人们总是把“三代清”当作口头禅。虽然这有失偏颇,但也并非不合理。
道光咸丰年间,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陶瓷画家突破传统束缚,进行创新,学习元代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写意国画风格,开创了历史先河,将诗、书、画、印移植到瓷器中。他们大胆地用墨水画出轮廓,并对其进行了轻微的纹理处理。他们把它涂成淡赭色和水绿色、草绿色、浅蓝色、浅紫色和其他颜色。他们也是写的。彩瓷的画面优雅、柔和、美丽、朴素、宁静、空灵。因为这种技术在我国绘画术语中被称为“浅红色”,所以瓷器界称用这种技术绘制的瓷器为浅红色瓷器。
浅红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大规模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我国画风格,融合了艺术家对书法和文学的理解,使瓷画焕然一新,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艺术品位,成为景德镇现代彩瓷风格的奠基人。其次,它打破了以往陶瓷绘画中过于细致复杂的分工常规,从宋朝的工艺转变为元朝的典雅。和官窑的繁文缛节和整洁装饰相比,它显得更加轻松活泼。
此外,与宫中送出、工匠根据样品填制的宫廷文书相比,画面僵硬、缺乏个性,浅红色的艺术家从绘画设计、素描渲染、书法吟诵到印章的签署,都是一人完成的,画面极具精神性和个性。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有大量画家画浅红色。仅从资料记载和一些收藏家的传世作品来看,就有五六十多位知名人士,其中张雄、程门、金品清、王晓堂最为著名。清代大建收藏家赵汝珍所著的《古董指南》对程门的作品赞不绝口:“谁得到一杯或一杯,谁就被球所视。”。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八位杰出的珠山朋友中,王琦、王大凡、王叶挺等人早年也画过浅红色的瓷器。不幸的是,由于浅红色瓷器在低温(650-700℃)下烘烤,材料颜色容易褪色和脱落,作品保存困难。到民国中后期,它逐渐被高温彩色材料所取代。因此,浅红色瓷器从兴起到消亡的时间只有70-80年。然而,它毕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瓷器中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产品。它应该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彩瓷的介绍(出现时间,发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15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