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河洛大鼓的传承保护和传承人物陆四辈介绍

在河洛大鼓传承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知名的艺人。第二代传人有"说书状元"之称的张天倍,在洛阳几乎家喻户晓;第三代传人程文和,享誉豫西,并曾代表河南参加全国首届曲代会,一曲《赵云截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赏;第四代传人段介平,以及原河南省曲艺团团长王小岳等,都曾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在河洛大鼓传承过程中,后来出现了许多名家。第二代传人张天北,号称“最会讲故事的人”,在洛阳几乎家喻户晓。 “他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赏识,第四代传人段洁平、原河南曲艺团团长王晓月,都是独树一帜,名声在外。
但随着电视的普及,河洛鼓的听众人数却逐年减少。年轻人没有人可以听,也没有人可以学习。最重要的是,消失的老艺人大多已经死去,艺人数量只是减少了。不到20人,年龄都在50岁到60岁之间,大部分已经不再从事娱乐活动。活动。除了新媒体的兴起,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也让河洛鼓这一传统艺术的保存更加困​​难。随着洛阳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洛鼓原有的许多仪式性和娱乐性的表演逐渐消失。河洛大鼓的生活状况已经陷入了令人担忧的境地。
保护措施
一、偃师市文化局牵头成立“河洛大鼓保护发展领导小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河洛大鼓调查工作组,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组成“作为骨干,他对河洛大鼓项目进行了普查。
2、2010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心与洛阳电视台合作,经常在“河洛书店”栏目介绍河洛鼓。每届春晚都有河洛大鼓节目,将河洛鼓融入歌舞表演等。新元素和多种表演形式。他还积极与洛阳报社、新闻网合作,组织采访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并在央视《天地洛阳》节目中对优秀的河洛鼓传承人进行专题报道。
3、2008年和2013年,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与《神州》杂志合作,每月发表两篇关于河洛鼓的文章,主要针对河洛鼓的传承与保护,提高观众对河洛鼓的认识。重视鼓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群众欣赏河洛鼓艺术。
4、2014年7月,洛阳文化中心成立“河洛鼓培训学院”,让人们学习和交流河洛鼓。学院成立后,开展了多项宣传活动,如河洛鼓走进社区、机关、学校等,邀请河洛名家为热爱河洛的群众献上精彩的演出。鼓,群众可免费享用。还面向社会免费招收学生,并邀请古代著名艺人在这里为年轻人传授技艺,让中老年人有一个地方可以欣赏到记忆中地道的河洛鼓。
传承人物:辈
艺名“陆杏林”,男,汉族,1942年2月生,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新岭乡东才庄村人。 2006年5月,河洛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艺术名录,项目编号V-12。 2008年2月,陆杏林入选河南省洛阳市申报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项目。
10岁开始师从父亲,后师从代表河洛第四代艺人的河洛鼓张天北。 1958年,凭借一部《军营长》,辈在偃师县迅速走红,随后被调到偃师市文化馆曲艺队。辈嗓音浑厚,动作大方,用歌正确,伴奏出众。
辈还改革了河洛鼓的伴奏体系,在传统乐器如柘胡、三弦等的基础上增加了二胡、板胡、琵琶,丰富了河洛鼓的伴奏音乐。 1967年,辈与哥哥段洁平合作,随后创作了《平原上的枪声》、《黄河激流》等名曲。
1970年代,由段洁平演唱、辈伴奏的河洛鼓,三度参加晋京全国曲艺节,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辈编录河洛鼓曲目,编撰稿件20余部,书籍封面50余部,长篇小说40余部及长本著作《刘公岸》、《红灯笼哭》、《录》杯”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河洛大鼓的传承保护和传承人物陆四辈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07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