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彝族哑巴节的传说,彝族哑巴节所举行的活动内容及形式

“哑巴节”是祥云县河店市大营村世代相传的彝族民间节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 .它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民俗节日,还蕴含着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彝族文化。
哑巴节当天,来自祥云县东山、河店、米店等乡镇和楚雄县瑶安、大姚等地的万余人齐聚七轩村观看祭祀活动邀请了莫神父主持的“大哑巴”。哑队通过从村长到村尾祭拜神树“三邀三唱三开号”,将“大傻子”请到文化节现场。接着狂欢哑巴舞和多民族舞蹈开始了。他们歌唱今天的幸福安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彝族“哑巴节”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百姓生活艰难困苦。村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哑巴姑娘,为了村民的生计,她徒步到村外乞讨粮食和药材。后来,哑女终于打动了龙王,被收为龙王的妃子,从此为龙王生下了很多孩子,可以为自己说话。

可她还是忘不了七轩村的贫困村民。于是她恳求龙王准许她每年正月初八带着孩子回村,同时给七轩带去雨水和药材。七轩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病魔也消失了。从此,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村民们都会挑选村民打扮成龙王,而将领们不说话,代表着他们对哑女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就这样,代代相传,“哑巴节”一直延续至今。
“哑巴节”所举行的活动内容及形式
原生态舞蹈:跳哑巴、杵臼舞、神鼓舞、耕牛舞、插秧舞、打跳、葫芦笙舞、左脚舞、慢步舞、刀舞、跳老虎、跳豹子、追麂子、花鼓、四弦、跳笙、跳歌、羊皮舞、羊皮鼓、耍刀、披毡舞、老人舞等。舞蹈多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形式多姿多彩,亦有反映当代生活的,其总特点是脚部动作复杂,手部动作较少。舞蹈活动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密不可分。
原生态音乐:梅葛、插秧调、绣花调,敬酒、放羊调、跳神歌、赶牛歌等;小调和歌曲有独唱、齐唱、对唱、加合腔;有的无伴奏,有的歌、舞、乐结合一体;有的粗犷奔放,有的委婉轻柔,千曲百意,传唱不衰。
原生态器乐:弹拨类有四弦、响篾(口弦)、三弦三类,尤以响篾为独特;吹管乐类有葫芦笙、小竹笛(短笛)、呜嘟勒、小闷笛、唢呐等。
竞技活动:斗牛、斗羊、赛马、摔跤、秋千、踏水对等。
“哑巴节”这个彝族特色民俗节日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个独有的民族节日,同时,大营彝族文化“哑巴节”具有较多的考证价值,它多方面、多类别、多元素、多角度的依据让彝族的民族文化具有较大的考察价值。2009年,彝族“哑巴节”被云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彝族哑巴节的传说,彝族哑巴节所举行的活动内容及形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72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