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帝释天的记载和前世介绍

帝释天(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h),又名天帝释,全名释帝焕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活三十三天,他原是印度教掌管雷电和战斗的神灵,后来进入佛教成为神。
在梵语中,释迦牟尼(Śakra)的意思是“能够、有能力”;提婆(deva)的意思是“天人,神明”;因陀罗(Indra)的意思是“王者、征服者、最胜者”。其全名释天因陀罗(Şakro devānām indrah),与“能为天上诸神之主宰者”相符,即“能天帝”或“释天帝”,又名因陀罗、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将梵文译成汉文时,为符合汉语的词序,将原词序颠倒,译为“帝释天”。
据各种记载,帝释天本是摩揭陀国的婆罗门,因布施等福报,生于道里天。这类记载是吠陀经至佛教时代印度因陀罗神的化身。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生时,即现七宝金步,让释迦牟尼一步步从道里天降下。他下来的时候,帝释天就在师祖左前方,手执宝罩,梵天在右前等候,为他引路。释迦牟尼成道后佛教兴起,因陀罗成为释迦牟尼的守护神,人称因陀罗。佛陀升入桃李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执宝物,担任佛陀的侍者。
因陀罗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吠陀》时代,他是手执金刚杵,骑白象,施雷电的战神。佛教传入我国后,有的寺庙造了年轻皇帝的塑像,有男女面相;

迦叶佛圆寂后,有妇人慈悲为他建塔,于是四处募集钱财,召集三十二人相助。他们日积月累,终于用毕生之力建造了这座宝塔。她死后升天,成为主宰天地的始天帝君,其余三十二天则成为其下的三十二天。
据《杂尼迦耶·天杂品》记载,帝释的前世是一位叫摩伽的婆罗门,他和他的32位朋友一起修德。命终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为天主,即帝释或帝释天,其余三十二人为辅臣,即其他三十二天。
帝释天入佛后,形象多为仙人,骑白象,右手执三钴杵,左手搁于腰间。其形象据《大日经书》等,头戴宝冠,头戴花环,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居须弥山,天界万眷。
帝释天常有七情六欲。据《譬喻经》记载,帝释天重金聘请阿修罗王之女貌美如花,并威胁若不答应,便动武。阿修罗王大怒,大战爆发。经过多次激战,互有胜负,终于讲和,阿修罗王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帝释天,帝释天则回赠甘露。

在我国的庙宇中,帝释天多为年轻皇帝的塑像,而且是一男一女。水陆画中,帝释天完全像个我国妃子。密教境界外的金刚院内还供奉着各种神王神像。法海寺壁画中,帝释天身着凤冠,凤冠合掌,象征她既有帝后之尊,又有虔诚之心。三宫女在道力天时代可能象征着三位妻子。其中一名侍女为帝释天披上一面方幡,以严威严。另一侍女右手持牡丹花,左手持牡丹花盆,以示美貌富贵。最有意思的是三丫鬟,双手捧着山石做成的盆景,那是天桃里的山峰,凝结成盆景。为表现帝释天居于桃李天界,以这一象征手法表现壁画画家绘画内容的绝妙构思,女皇后与侍女,肥美容颜,承袭唐代女性举止。王朝侍女气质天成,面容姣好,玉指简臂,丰满圆润,衣着精致,画法更是巧夺天工。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帝释天的记载和前世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48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