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韩国昌德宫的历史和重建时间

昌德宫(韩语창덕궁,英文Changdeokgung Palace)位于韩国首都首尔钟路区,故又称东阙。太宗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继景福宫之后建立而成。
昌德宫原为国王的离宫,在后期取代景福宫长期作为正宫使用。昌德宫的楼阁完全根据自然地形设计,是韩国王宫中最自然的宫殿,也是韩国王宫中保存最完整的宫殿。
昌德宫曾多次重建,宫殿的面积和建筑数量严格遵循与我国的宗藩关系。当时有宫殿建筑230多座,现存建筑13座60余间,有敦化门、仁政殿、大灶殿等。后渊等整个昌德宫占地40.5公顷,其中后花园占地30公顷。
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与水原华城一起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肇建
昌德宫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太宗五年),位于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北岳山东麓。 .王朝。它是景福宫外的宫殿建筑。东阙。昌德宫是继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太祖四年)建造景福宫后,王朝建造的第二座宫殿。太宗即位时,首都由首尔(今韩国首尔)迁至开城,明永乐二年(1404年)十月,太宗还都首尔并下令建造一座新宫殿。二年(1405年)十月,和宫竣工,称“昌德宫”。
后人将其名解释为“盛即盛,德即道,盛即智,道亦智。有智则有道,有道则必有德。唯有后德行,方能兴旺。”故称“昌德宫”,意为“劝人改德”。昌德宫创建时,有正殿、宝瓶殿、配殿、主寝殿等建筑。永乐九年(1411年,太宗十一年)增建楼阁、寝宫、石桥(金川桥)、义府院。
永乐十年(1412年,太宗十二年),修建敦化门,并设置各科院舍。永乐十六年(1418年,太宗十八年)修建朝气殿,并将昌德宫的正殿仁政殿西迁至现址,三殿扩建为五间。永乐十七年(1419年,世宗元年),修建仁政殿南廊。天顺五年(1461年,世祖七年)命名昌德宫正殿,天顺七年(1463年,世祖九年)命名昌德宫。 .城墙向外大大扩展。成化十一年(1475年,成宗六年),正宫门得名。
初期,景福宫多为国王使用,昌德宫较少使用。太祖李成桂就是在昌德宫逝世的。成宗、莲山君以后,使用昌德宫的次数增多。万历二十年(1592年,宣祖二十五年),倭寇侵临津爆发,日本大举侵略,昌德宫、昌庆宫和正殿景福宫混乱中全部被焚毁
重建
日寇临津之乱后来在和明军的帮助下被扑灭,宣祖回到汉城后,并没有重建景福宫和昌德宫,而是将月山大均的住所作为临时宫殿,称为庆云。皇宫(今德寿宫)。光海君即位后,重建王宫仍提上议事日程。由于景福宫规模宏大(782座),财力有限,所以优先重建规模相对较小(238座)的昌德宫。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广海君元年),广海君重修昌德宫。然而,这座新宫殿也在仁祖统治期间被烧毁。顺治四年(1647年,仁祖二十五年)再次重建昌德宫,光海君在仁王山脚下建造的仁庆宫也因此被拆除,大部分的宫殿被拆除并在Changdeok Palace.middle建造。
据《昌德宫修都礼》记载,仁祖王朝重修昌德宫时,将仁庆宫广政殿改建为昌德宫宣政殿,并重建仁庆宫庆寿殿和弘政殿。昌德宫大造殿和花政堂搬迁至熙政堂。此外,仁庆宫清济殿重修为宝庆殿,清瓦阁迁为通明殿,武夷殿迁为养和殿,庆云殿迁为延禧殿,迁献真殿。延庆殿、寿禄殿碧边寺迁至景春殿,庆寿殿后阁迁至寒仁阁,正顺殿迁至承光楼,仁德殿迁至太和殿,清宁殿迁至昭德殿。
拆除弘政门南岳廊,增建仁政殿东岳廊。此外,仁庆宫的其他殿堂、游廊也被拆除,出城殿(世子东宫,英祖年间被烧毁后未重建)、玉华殿、景然殿、烧灶、灯房等建筑. ,并建造了监狱大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如懿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韩国昌德宫的历史和重建时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如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75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