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王莽改制失败,没有缓解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的原因

王莽改制也被称为王莽新政,是王莽效仿“周礼”制度推行的新政,货币制多次变更,官制和官名变更。此外,他还以王田制的名义使井田制复活。从盐、铁、酒、货币、山林川泽回国。再分配耕地,废除奴隶制度,确立五均分期付款(贷款制度)、六筦政策等。王莽的改制不但没有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造成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地皇4年(23年)10月初,应更始z权的军队进入长安城。初三晚上,王莽渐失台。守城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人数微乎其微,逐渐退居台,将士全部战死。

商人杜吴杀了王莽后,还不知道他的身份,摘下了他的身体丝带,校尉的贵宾见了,急忙问是从谁那里得到的,得知还有尸体,便进室内砍了王莽的头,王莽的尸体马上被争夺的士兵所肢解了。几天后,王莽的头被挂在南阳宛县市,王莽的改制也伴随着新朝的灭亡和王莽的死画上了休止符。
主观原因。
动欲慕古,不切实际
王莽在改制中,王莽不食古,尽力复古,最终导致改制失败。王莽一直认为“受天而古,为治民而制礼”。所以大司马成为了宰辅之后,“议论的决断,不得不经过”。新朝成立后,他一定说三代,事必躬亲,说“有兴造,必循古得”,把一切政令、设施设为古色古香,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典范。王莽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者,羡慕历史上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合并问题,开国元年(9年),王莽下诏实行了“王田制”。王田制的名称取自《诗经》中的“普天之下,难道不是王土吗”。其核心是将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封建土地国有制,阻止土地合并。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了六百多年的汉末,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实在是不现实的空想。因此,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在豪放的大地主们的反对下被废止了。
王莽还根据《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制定了分封方法。体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确立了二百多年后,王莽全面恢复了分封制,用世袭的方法代替了选任制,但实际上是历史性的例外,怎么也行不通。
王莽代汉后,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过度剥削,又颁布了五均六管法。这项五均六管理法实质上是官办的一部分工商,将民营的盐、铁、酒等大宗商业收入官家。这显然是和有钱人争利益,当然要受到他们的反对。

税山泽让在蝗虫的干旱中期待着山泽生存的平民失去了生命之路。所以无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一致反对。五均六管法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触及到了有钱人和穷人的利益,由此改制失去了社会基础,失败成为了必然的结局。
王莽事尊遵从儒家礼教,是“动欲慕古,不度时宜”,讲究形式上的完善。天替他站起来,他责备他为什么不救他灭小偷。王莽的哭声感动不了天地,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割了头,传给了人们。
“解放复古”是我国历史的特征,但像王莽那样热衷于古信古,很少有人致力于复古,他的一言一行必须从历史典籍中找到根据。这不是改革家的态度,而是泥古不化、思古的幽情。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王莽是复古主义的牺牲者。
性子急,轻于改作
王莽盛气凌人地说:“性急躁,不可无为”,博得虚名,比改编轻,但对改制中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很多措施半途而废,只限于法令条文的公布。在这方面,货币制度改革和地名变更尤为突出。在摄二年至地皇元年的十几年间,王莽先后下了四次诏检票货币,再次确认了改革五次货币的法令,平均不到三年就检票了货币。王莽改货币的主要目的是用货币贬值的方法来筹集财富。
结果,货币制度改革一旦进行,王莽就实现了对人民财富的大掠夺,社会经济发生了大混乱,甚至“工商失业、食品废弃、百姓流泪”。这种频繁混乱、荒谬的货币制度改革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唯一的。
这样的改革除了增加记忆的麻烦,带来社会的不安定以外没有任何好处。这也是王莽失败的重要因素。在位期间,王莽多次发动了对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曾多次向匈奴出兵,但从未出兵,屯边吏却失去了数十万人,持续了数年。扰乱天下,破坏国境和好局面,改革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其结果可想而知。
王莽在位中经常公布一些改革措施,但往往只注重形式,对于具体的执行却不太知名。在讨论修改条令的语句的优美性和是否符合经典规范时,更需要精力。不断修改条令,实际上会让民众混乱,给社会带来不安定。
刚愎自用

王莽代汉前,其名声已极为显著,皇帝、太后也对他加以恩宠,老百姓、士大夫更是写下了称王莽的书。这种声望使王莽在改制中过于自信,过于迷信儒家经典条文,固执于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达到了拒绝谏言以饰非礼。王莽总以为他的法令条文很完美,所以直言不讳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不知道为政治家使用人才,王莽成了真正的“孤零零”也是理所当然的。
王莽派到各郡督导铸金的官吏,大部分出身于富商大贾,他们说:“乘传求利,走遍天下,与郡县有私情,空簿多,府藏不实,百姓病了。”。用满朝的这种马屁,打倒黑白官吏,新莽z权的倒台是必然的,改革要高度重视用人之道。为了人,各改革措施最终如果不通过人彻底实施就无法取得效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使用人。王莽的自以为是和非用人造成改制的彻底失败,教训深远。
客观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
天时对王莽的改制也极为不利,纪元初前后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历史上自然灾害严重的阶段之一,记载了干旱、蝗虫、瘟疫、黄河决堤改道等,受灾地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这样的大灾害,在国家储备充足、社会秩序稳定的条件下也会造成巨大损失,更何况在这样激烈变革的动荡时代发生,在国库已经消耗的时候出现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王莽改制失败,没有缓解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的原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12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