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秦始皇为什么停止北伐修筑长城

公元前215年,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悍的匈奴骑兵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斗。在河套地区。雄氏残部逃往沙漠。
然而,胜利的秦军却奉命不再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燕、赵、秦北部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战国时期,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东西贯通的长城首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是什么让秦始皇停止了北伐,反而耗尽了国家的财力和人力来修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一定是发了大财经济账目。
我们从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对付匈奴的问题。首先,秦始皇统治下的人基本上都是农民,要想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将平时不会骑马的农民改造成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训练,而且因为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耕作,生产上也会出现失业。

秦始皇为什么放弃北伐_秦始皇陵_秦始皇死前遗照是让谁继承皇位

而且,就算是再强大的骑兵,如果派到北方大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古代没有公路、铁路,没有大卡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困难。 《史记》曾记载,从中原运粮1石到北方前线,运输队在路上消耗的粮食达到了192石!
不过,匈奴骑兵的战斗成本很低。游牧民族是骑着马长大的。他们既是牧羊人又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他们甚至可以边打边吃草。后勤支持要好得多。比农业民族。
农业民族打仗的成本比游牧民族高,打仗的收益却很差。广阔的草原即使被占,也无法开垦,中原王朝的税收,都是从农民手里收的。没有农民,那么大的草场有什么用?即使对游牧民族的战争胜利了。他们一定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了。
汉武帝才华横溢,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却挥金如土,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军队。五次离开漠北,征战多年,征伐蒙古,各部争先恐后四处逃窜,但大战结束,最先扛不住的却是明朝。
反观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业人民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利润惊人。成本低,收入高,游牧民族怎能不爱掠夺战火?
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了战国时期的谋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样的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就会变成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来了不能重演抢掠逃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前线与守军打一场仗。
结果,成本和收益发生了变化。保卫的农业民族可以从附近的乡村获得食物,而进攻的游牧民族则远离他们放牧的牧场。而且长城沿线多山,要道上修筑了坚固的隘口,只要农业民族的步兵坚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没有用了,他们是;他们经常在抓到任何东西之前就被打败。 .
依靠长城打防御战,农民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训练成本降低,而且因为士兵本来就是农民,有固定的基地,懂农的士兵完全可以耕种。工地闲暇,物流负担也小。
事实上,农业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经济学原理》等近代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确实符合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入规律。 .诚然,修筑长城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账是非常精明的。
此后,历朝历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都想方设法修建长城,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例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人经常入侵陕北和甘肃,皇帝召见大臣商议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算,如果用两个月的时间,招五万工人修好长城,只需要白银一百万两。
派出八万大士征讨鞑靼侵略者,每年的粮草、运费等都相当于白银两,总共消耗白银近千万两。费用一目了然。另外,士兵们可以在长城内耕种田地,获得一定数量的粮食,省去了从内地往前线运送粮食的巨额费用。
这也是明朝皇帝选择修筑长城的原因,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在那个时期建成的,元朝初年来到我国的马可波罗自然看不到棒的明代长城。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秦始皇为什么停止北伐修筑长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54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