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和飞仙有区别吗 飞天形象介绍

在佛教传入不久的魏晋南北朝,壁画上的飞仙也被称为飞天,没有区别飞天和飞仙。此后随着佛教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飞仙在艺术形象上相互融合。敦煌飞天是敦煌石窟中描绘的飞神,后来成为我国敦煌壁画艺术的专用名词。
我国的飞天多描绘在墓室壁画上,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羽化上天。在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是各种各样的神明。战国在早期的墓葬中还有升仙的场景,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而更加流行。佛教传到我国后,与我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一起。在佛教传入不久的魏晋南北朝,壁画中的飞仙被称为飞天,没有飞天和飞仙的区别。后业随着佛教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相互融合。敦煌飞天是指敦煌石窟中描绘的飞神,后来成为我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专用名词。
艺术形象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来说,不是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在印度,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这是一个以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的长期交流、融合为一体、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膀、不长羽毛、没有圆光、不借助云彩、主要是蓬松的裙子、飞舞的丝带在空中飞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我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这是世界美术史的奇迹。

时代特征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洞窟创建的同时出现,从十六个国家经过十个多岁,经过一千多年,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设直到元代末期消失了。在这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朝代交替、z权转移、经济发展繁荣、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艺术形象、姿态和情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征的飞天。一千多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历史。其发展史与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基本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敦煌初期的飞天多描绘在窟顶平棋叉角、窟顶藻井装饰、沿着佛坛本生物语言画的主体人物的头上。在北魏时代,飞天所描绘的范围在说图和佛坛内的两侧展开。飞天的形象虽然保留了西域飞天的特征,但已经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变成了敦煌飞天。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图西面上的身体散花在天空飞行,脸型由椭圆变成长尺但丰满,鼻子小,五官均匀,身材长,裙子飘摇,横空飞翔,豪爽大方,势如飞鹤,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别强。隋朝的飞天是融合、探索、革新的时期。主要是体型不同,身材长,比例适中,腰姿柔软,绰号多。脸型既有秀丽的,也有丰富的。服装不同,上半身半裸,有人穿着长袖长袍,也有人穿着短衬裤长袍。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经完成了国内外的吸收、融合过程,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上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仅是藻类,佛坛,四羽织物,大部分都描绘在经变画上。佛在极乐世界的正中央,翱翔在天空盘旋,有的脚踩着彩云,慢慢着陆;有人抬起头来摆动手臂,飞上了天空。有人手里拿着花,冲向天空。也有人把手放在花盘上,在天空中闲逛。那随风摇曳的裙子,蓬松飘逸的蝴蝶结,在空中飞翔是多么的轻巧、巧妙、潇洒、自由自在、娇艳动人。五代、宋朝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没有革新,逐渐向公式化发展。虽然飞天风格的特点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来的艺术生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和飞仙有区别吗 飞天形象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36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