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敦煌壁画北周时期的特色

(290、428、299等窟)通常是大型本生和佛法故事的绘本,都以白壁为底,用流畅的线条画,造型简洁生动,颜色淡雅,有些肌肤略微立体晕染,还残留着西域绘画的遗风,总体来说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经是汉民族传统的绘画形式。
北周的造像风格、洞窟配置与上一代石窟相比有两种变化:一种是西魏时的“秀骨清像”式造像风格被圆脸、体态丰盈的风格所取代;第二,千佛图像面积增大,佛传、本生物语等原本位于重要位置(壁的中部)的佛画的内容被转移到了二次位置的窟顶。这种变化折射了北末期佛教艺术传播方向的变化,体现了中原佛教逐渐成熟,并在一周内传播。

北朝时代开凿的洞窟有36个,主要在北魏、西魏、北周期间,其中少数洞窟可能在北凉期被开凿。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洞窟内的顶部和四个墙壁上绘有壁画,顶部和四个墙壁的上部多为天宫歌舞,四个墙壁的下部是药叉和装饰图案。中部壁面除了千佛之外,主要描绘佛传、与本生有渊源的故事。在北周期,这样的故事的题材增加,人文字和窟顶的4个坡也被描写了。在佛教传说故事画中,除了有诞生、出国的四门、降魔等片段外,还有内容连续较长的佛教传说故事画。本生的故事有:尸毘王切肉贸易鸽、萨位那舍身养虎、月光王施头、和子深山供养盲父母、九色鹿舍弃自己救人、和提出兵恢复国家、须达那太子施舍、善事太子入海求宝等。因缘的故事有沙弥守戒自裁、五百盲贼成佛、须摩提女请佛、微妙化丘尼姑现身说等。壁画的构图有方形和长方形的单幅画,横卷绘本的形式很多。北魏壁画多以土红为底色,以青、绿、黄土、白等颜色点缀,色调热烈厚重,线条淳朴厚重,人物形象挺直,具有西域佛教特色。西魏以后多以白色壁面为底色,色调清新文雅,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敦煌壁画北周时期的特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33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