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泰国守夏节的起源和习俗有哪些

守夏节也称佛教四旬斋节,在此期间,佛必须净心积德,戒除酒、赌、杀等一切不良行为。他们相信做这些善事可以为他们带来一生的幸福和繁荣。
起源与现状
7月16日是泰国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佛教节日。守夏节起源于传说,佛陀释迦牟尼禁止僧人在万事兴盛的季节外出化缘,以免毁坏庄稼造成损失。每年泰历八月初一为夏祭,但僧侣在夏祭期间禁止外出。
守夏期间,泰国僧侣将聚集在一起,在严格遵守宵禁的情况下深入学习佛法,相互交流思想。虔诚的泰国佛教信徒在夏节期间听经念佛,反省自己,去除罪孽。善人善信,远离罪恶,修身戒酒,戒杀生。
守夏节起源于古印度僧尼在雨季禁足安居的习俗。相传泰历8月16日至11月15日这三个月,稻米易坏,虫害多,宜入庙打坐,接受供养。这段时间称为雨居期,僧尼不得外出。

泰国规定守夏节为国定假日一天,以便民众参与守夏节日活动。夏祭前,僧人必须清扫寺院。夏祭当天,全寺僧人举行入避暑、礼佛、诵经、诵《品道三月》三遍。然后普通比丘向高僧忏悔他们的错误。随后,寺院和僧人纷纷送花香烛,相互顶礼、忏悔。仪式结束后,僧人们开始安居乐业。
节日习俗
夏祭的早晨,老百姓一般都会去寺庙布斋,斋中除了新鲜的饭菜,还有蕉叶年糕等传统糕点。同时提供蜡烛、甘蔗水、糖、牙刷、牙膏、香皂、浴巾等生活用品。他们还制作能用三个月的大蜡烛,配上锣鼓送到寺庙,供僧人在夏祭念经时使用。傍晚,人们手捧鲜花,点上蜡烛,在寺内举行盛大的烛光仪式,将夏季的祭祀活动推向。每逢夏节,不少善男信女都会出家三个月,或每天听僧人诵经,或在家持佛法八戒,以示对佛教的虔诚。
每年泰历11月15日为泰国的劫霞节,又称守夏节、鱼雨节、聚落赛节,是泰国重要的传统佛教节日之一。届时,三个月的避暑期满,僧人可以恢复正常出门。这一天,老百姓在寺庙里举行盛大的,听僧人诵经。人们把佛堂的佛像搬了出来,安放在移动的小亭子里。
佛像上有一僧钵,僧人手持僧钵跟随佛像,一排坐着的善男信女将化缘的食物放入僧钵中。布施的素食主要有米饭、蔬菜、香蕉汤圆、八田椰叶等。在曼谷金山寺举行石斋时,将佛像从金山寺移到山脚下进行石斋。此外,节夏节期间,人们还进行供僧衣、守夏僧衣、放黄布等布施活动。
节日禁忌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所以佛像无论大小都应该受到尊重,不要攀爬。对和尚要有礼貌,但不要直接给钱。女人不能碰和尚。如果需要送礼,应该让男人代劳,或者直接放在桌子上。参观寺庙一定要着装得体,不要穿短裙、短裙和无袖上衣,进入大殿要脱鞋。
泰国人认为头部是神圣的,所以不要随便碰别人的头。不要用脚指人,尤其是脚底不要指向佛像,更不要用脚开门关门。用右手而不是左手给别人东西。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泰国守夏节的起源和习俗有哪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48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