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古印度石窟艺术阿旃陀石窟介绍

古印度造型艺术的主要成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石窟艺术,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于海得拉巴的温迪亚山脉深处,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被挖掘出来。并于公元 7 世纪完成。因为它在深山之中,所以它在建成后大约1000年就消失了,直到1819年才被欧洲人发现。
石窟开凿在河边的半圆形悬崖上,共有石窟29个。石窟内有佛教寺庙和寺院两种建筑类型,有大量以佛教为主题的精美绘画、雕塑和以现实为主题的作品,体现了独特而优秀的风格。古代印度艺术的技巧。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一个例子,被誉为世界上较好的艺术之一。据说唐玄奘去印度时曾到过这里。古印度人把一座石山变成了一座宏伟的艺术宝库,充分体现了古印度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它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背靠文迪亚山(Vundiya Mountains),面向戈瓦拉河(Godavari River)。它始于公元前2世纪。并一直持续到 7 世纪中叶。现存洞窟30个(其中未完工洞窟1个)。东西长550米,全部开挖于距地面10至30米的崖面上。除第5窟(即第9、10、19、26、29窟)为供信徒朝拜的直提窟外,其余均为僧房。

阿旃陀 (āzhān tuó) 以其墙壁艺术而闻名。由于洞窟的发掘属于三个不同时期,保存下来的16幅洞窟壁画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风格。
第 9 窟和第 10 窟的壁画涉及佛教的小乘佛教形式。在公元前之后绘制,它主要基于今生的故事。佛教认为佛陀是涅槃的圣人,完全脱离了因果轮回,无法重生,所以常以、莲花、小白象等象征手法来表现。更多人文地理资讯欢迎浏览http://.freedefine.cn/rwdl
石窟 16 和 17 是壁画的第二个时期,画于 6 世纪左右。以人像与建筑图案相结合为特点,构图变化多端,线条流畅,笔触精巧,色彩绚丽,内容多为佛教宣传。
石窟 1 和 2 是壁画的第三个时期,画于 7 世纪左右。世俗题材增多,混杂了外国的我国和波斯风格,表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宫廷宴席、狩猎、朝圣、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构图生动,栩栩如生。《波斯使臣出庭》记录了伊朗与印度的良好关系。
公元7世纪初,我国著名高僧玄奘到阿旃陀朝觐,《大唐西域记》第十一卷记载了阿旃陀寺和马哈兰东部边境的石窟。随着佛教的没落,这里的院落被忽视,逐渐被遗忘,成为狐狸和兔子的巢穴。直到 19 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遗产目录
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C(I)(II)(III)(IV)的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报告被评为遗产:7 - 一。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古印度石窟艺术阿旃陀石窟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40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