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太湖是怎么形成的,太湖形成的说法有哪些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古称震泽、巨曲,又名五湖、笠泽,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湖区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8.1平方公里,湖岸总长393.2公里。其西部和西南部为丘陵和山地,东部以平原和水道为主。
太湖的形成
潟湖说
太湖的形成是由于大河淤塞造成的。长三角地区的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湖泊,原本是与大海相连的大海湾,由于长江和钱塘江向东延伸和折返,部分海面被内陆包围大海,两边的山峦不断地流入其中。将其内海的水稀释成淡水湖。
构造说
由于太湖地区地壳新的构造运动,太湖平原被淹没,河水改道,泾溪水系东引,由断层盆地转变为流域盆地,逐渐成为几个小沼泽湖泊,然后逐渐形成太湖。

气象说
古时数千连绵的大雨,短短几年间,年降水量甚至达到60亿吨,太湖地区大片洼地积水大量,年复一年,形成水流。太湖。
风暴流说
四千年至六千年前,气候异常,大风暴和漩涡不断形成,千百年来的狂风暴雨,造成湖区浅沼泽和浅洼地积水. 太湖增加。 ,水体一天天膨胀,形成了太湖。
河流淤塞说
距今2万至1.5万年前第四纪更新世末的玉木冰河期,海水东退,古太湖湾消失。太湖地区与东海陆架相连,成为广阔的古代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平原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全新世中期(7500-2500年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到现在的海平面附近。
由于长江、钱塘江沙尘暴的形成,太湖平原已成为一个大的集水洼地。西部山区,东北流入长江的荆溪河和东部入海的苕溪,因下游水流泛滥,分流汇聚于此远变洼地。河流水位下降,河道入海排水不畅,河流淤积严重。平原内潮汐的倒转和地下水位的升高,导致低地被淹没,形成零散的小湖群。小湖逐渐扩大,汇成大湖。再加上东岸河流逐渐淤积,湖水量增加,湖内风浪潮汐对湖岸的侵蚀,使湖泊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现在的太湖。
火山喷爆说
通过几年对太湖三山岛的取样鉴定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并证实了火山的存在:三山岛有爆发角砾岩、原生次生喷发凝灰岩角砾岩和弱熔合玻璃凝灰岩。 .三山岛北部和西部布满火山角砾岩,火山喷发的火山弹已硅化成二氧化硅、玉髓、玛瑙等。东伯山发现火山喷发地质剖面,喷发年龄为5000万年。年白垩纪末期之前。火山活动是其深层岩浆活动的结果。岩浆火山活动使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地下热压力和体积密度降低,产生负压,因此该地区新生代沉降缓慢。太湖及其周围的湖泊都是火山喷发造成的。同源。进入下沉的湖泊。
陨石说
这种学说分为“陨石撞击说”和“彗星爆炸说”两种。
陨石撞击说:5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从东北方向撞击地球,造成相当于1000万颗广岛爆炸的巨大撞击,留下2300多平方公里的陨石坑,即太湖.湖
彗星爆炸成因的理论是:4800年前,一颗直径50公里,相当于一个超大雪球的彗星,由东北向西南撞击太湖地区,在天空,然后撞击地面。一个冲击形成了太湖,其余的与太湖相撞,在太湖周围形成了许多小湖。并造成大量铁块状陨石散落在太湖周围。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较新研究成果:已确定石湖石柱为陨石,太湖为陨石撞击坑。冲击喷雾是指在撞击坑形成过程中,被撞击和变质的陆地物质被抛向空中,然后向下喷射到撞击坑及其周围区域。太湖撞击坑主要分布在石湖和太湖湖底硬黄土层以上的粉砂层中,表明太湖撞击坑构造形成于距今1万年前的全新世之后。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纳雅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太湖是怎么形成的,太湖形成的说法有哪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纳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03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